English

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刻不容缓

2001-02-12 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机械科学研究院 我有话说

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建议中提出要“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令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科技工作者深受鼓舞。出于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安全的高度责任感,我们建议在“十五”期间,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意义,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装备制造业的振兴。

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实现经济腾飞和提升国防实力的重要基础。统计结果表明,装备制造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国工业的比重约为1/5~1/4;出口额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25.46%;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占工业总数的21.91%。装备制造业担负着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生产装备的重任,其带动性强,波及面广,产业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竞争力的强弱,以及今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装备制造业对于国防安全建设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世界上的几个军事强国,无一不是装备制造业强国,因为任何先进的武器装备,必须要有高、精、尖的机器设备加工制造。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起点低,速度也比较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削弱,现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据统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设备投资的2/3依赖进口,例如,石油化工装备的80%,轿车工业装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胶印设备的70%依靠进口;机械装备制造业的设备利用率仅为51.86%,约一半的生产能力闲置;主要机械产品的技术来源57%要依靠从国外引进;受国外产品的冲击,一些曾经为共和国的建设作出过重要贡献的国有大型企业当前经济效益低下,大批职工下岗。可以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滞后,已经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安定带来极大影响。

在20世纪末兴起的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业相结合,将使物质财富的生产方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并推动装备制造业迈入大发展的新阶段。而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种种要求,将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当前,国际上正在进行产业结构大调整,美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将主要精力致力于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将包括装备制造业在内的第二产业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由于自身巨大的市场需求及在人才、制造资源等方面具有的比较优势,将成为这种产业转移的主要受益者。

工业发达大国所走过的历程告诉我们,没有装备制造业,这些国家就不可能完成工业化的任务;且至今他们仍将装备制造业作为重要的国防竞争领域和制服对手的重要手段。例如,作为装备制造业工作母机的精密机床,仍是西方国家对华控制出口的重点,就是有力的佐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一国不可能包揽本国所需的全部装备,但作为一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其现代化、工业化是从国外买不来、也买不起的,必然要通过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实现工业化,并因有强大的装备制造业而成为工业化强国。

为把我国建成世界装备制造业的一个重要基地,我国政府应该抓住机遇,采取一些重大措施,以实现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振兴。

第一、制定实施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进攻性战略。要在认真研究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后发效应”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所提供的机遇,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振兴;选择一些重点装备做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关键技术的攻关,实现跨越式发展,尽快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第二、加大“改制、改组”力度,激发企业活力。加大国有资本退出竞争性装备制造业的步伐,推进民间资本全面进入装备制造业领域;按照全球化和专业化生产的思路,大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突出、核心能力强大、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一大批强、精、专的“小型巨人”企业;推进跨行业、跨地区的联合与兼并,形成若干个在国际上知名、各具特色的装备制造基地;组建一批具有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和工程总承包能力的企业。

第三、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转变技术创新模式。要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在做好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的基础上,逐步加大自主开发和自主创新的力度,提高原创型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能力,使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模式由引进技术型向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自主开发相结合型转变,进而走向自主创新型。

第四、制定实施“振兴装备制造业专项计划”。该计划是振兴装备制造业的一面大旗,它以与国民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紧密关联的重大装备制造业为重点,由国家出面组织优势兵力和有效资源,力争实现重大突破和跨越。该计划的实施,可以克服“以工程带装备”的计划方法所造成的短期行为、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等弊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